谈“回”、“老家”和“回老家”

我没有任何讨厌四川乐山的意思;我的文化根源认同是北京,仅此。在我旅游的时候,肯定会考虑四川乐山——那是我妈妈的老家,而且我还没看过著名的乐山大佛呢!

“老家”是我的“老”“家”吗?回老家,真的适合用“回”这个字吗?不是,不合适。回四川前,妈妈说我上次回四川老家是五年前了,我却觉得昨天才去过,根本原因是,她太想回了,我完全不想。

四川老家不是我的老家,是妈妈的老家,我不是出生在四川的,不是长大在四川的,不是生活在四川的,在四川,我没有归属感。亲戚也只是亲戚罢了,我几乎不认识他们,我和他们有效的交流时间小于 7 d,除了我的姨婆和一位表姐。我的姨婆在我长大的期间一直在北京陪伴我,所以她是亲戚,是亲人。这次某位表姐不在四川,不谈。我的姥姥只是我的妈妈的妈妈,我和她并没有什么交流,我觉得我也不需要和她有什么交流,和很多其他人也是这样,因为我们既没有权利和义务关系(除了继承顺序,不过那要好久远才可能到我),也没有共同的经历,年龄上的差距使得我们现在很难从零开始有效地交流和成为朋友。实际上,我觉得我实地和这些人说的话不比电话里说的多多少。我能理解我的妈妈想要回四川看望他们,我不能理解为什么我的妈妈想让我也回去,也不能理解他们为什么想见我(实际上,我甚至怀疑他们是否真的想见我,毕竟没啥意义)。实际上我和姨婆的共同语言也在减少,我只希望她多多和我视频通话,这样能减少一点点隔阂,我很爱她,不希望我们渐渐远去。我在这里,总共做得最多的是上网。

对于湖北那边,我的感受也一样,那边只有我的(另)一个表姐和我有共同经历(我们一起上过五六年级,生活在同一屋檐下,每天说话,虽然小学不同),不过特殊的是,我和她也并没有什么共同语言,她辍学工作了,我还在上学,从初中开始我们已经开始走向分化的过程,生活在两个世界,没有共同语言也是正常的。在湖北那边,由于老家的具体位置是一个很小很小的村子,以致于惟一的消遣——上网也是奢侈的。

“回”“老家”,对我来说只是一种负担,离开熟悉的地方,到达陌生的地方,即使生活水平一样,不熟悉还是会导致日常生活异样、不便,或许惟三的好处是可以见见姨婆和表姐,并获取一些压岁钱。在我发现这一事实之后(或许是初中二三年级的时候),我非常抵触“回”“老家”。家长要求我“回”“老家”是一种非常自私的行为,或许不但包括家长的自私,还包括亲戚的自私。随着技术的发达,我不必离开自己的住所就可以让他们看到我,比如视频通话。并且我在这里做的事情不比能通过视频通话做的事情多多少,也就吃吃饭、睡睡觉什么的必须实体体验,但是吃饭、睡觉都可以在家完成。在老家还有一些游览活动:参观葡萄园,游览峨眉山山脚,这些事情只是旅游罢了,没必要加上“回老家”的符号;还有一些我根本不想去的活动,如在湖北那边拜祠堂,我讨厌烟味和超级吵的爆竹声,拜祠堂和过年的北京一样令人厌烦(Plus,没有北京的空地铁可以爽),在墓地也是,而做这两件事的原因,就是因为“时间到了”(到了新年)和“祭奠祖先”(换种说法,崇拜一下我不认识的尸体占位符)。种种原因,我不喜欢“回”“老家”。

不是回,是去。不是老家,是陌生的地方。去陌生的地方,又不是旅游,为什么要这么做?我的老家是北京,我现在想回老家。

请启用 JavaScript 来查看由 Disqus 驱动的评论。